1391條口碑
動力不錯(578)
空間大(509)
外觀大氣(404)
2025款 GLC 300 L 4MATIC 動感型 5座
做工質感
空間



2025款 改款 GLC 260 L 4MATIC 動感型
做工質感
空間



2025款 GLC 300 L 4MATIC 動感型 5座
做工質感
空間



1391條口碑
動力不錯(578)
空間大(509)
外觀大氣(404)
做工質感
空間
做工質感
空間
做工質感
空間
GLC的前身是GLK,后來因為奔馳從新梳理了型譜,以GLC替代了GLK,并與C級共享發動機。GLC面市的時間比GLA和GLE都要晚一些,根據命名,GLC在奔馳的SUV族譜中,相當于奔馳轎車中的C級。
GLC作為GLK的后繼車型,外觀與GLK完全是兩種風格,GLK的線條更為平直,GLC因為和C Class關系密切,所以在外觀方面也能看出C級的影子,線條也圓潤許多,這種設計可以理解為套娃,也可以說是家族式設計。
在2019改款時,北京奔馳推出了GLC L,也就是長軸版。長軸版相比標軸版,軸距從2873mm拉長到2973mm,車身長度從4661mm增加到4765mm,軸距和車身加長都在10厘米左右,幅度不算太大,對于駕駛感的影響很難體現出來。這部分長度都加到了后排乘坐空間上,對于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間會有很大改善。
長軸版在動力總成方面也和標軸版有差別,標軸版只剩下200和260,而動力最強的300則要長軸版才會有。因為標軸版300以前的銷量一直都很一般,在推出長軸版以后,把300放到長軸版上其實也不會提升300的銷量,只是象征性的配置而已。
國產GLC全系都使用了2.0L渦輪增壓發動機,代號M274,搭配奔馳的9G-Tronic
手自一體變速箱,根據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劃分為三個級別,分別是184匹馬力的200、211匹馬力的260和245匹馬力的300,最低功率的200,百公里加速是8.2秒,260是7.8秒,高功率的300為6.9秒。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還有柴油版本,GLC也同樣有AMG的高性能版本,分為43和63、63 S。
這代GLC用上了9G-Tronic,也不可避免地帶有同樣的問題,就是低速擋之間齒比拉得比較開,在紅綠燈前面減速降擋的時候,在3-2-1這個過程中會有頓挫感,只是不同個體之間程度會有差異。
盡管GLC全系都標配4MATIC全時四驅系統,是一輛擁有相當不錯的通過性的SUV。優秀的抗扭剛性和高速巡航感受是GLC的優勢,GLC的中央差速器機構是雙片式離合器,前后橋的輪間都是開放式差速器,輪間限滑依靠4ETS電子限滑系統,在日常行駛中動力分配是前后45:55。標配的4MATIC四輪驅動和較高的離地間隙,讓它在爛路上也能保持較好的穩定性。不過在轉向等方面,GLC的駕駛感受依然不及保時捷Macan,起步階段也會有明顯的抖動。
GLC的懸掛調校偏硬,在行駛過程中,路面信息比較豐富,在過彎的時候支撐性表現很好,但是在遇到減速帶或者溝坎的時候,懸掛的表現就很迷,低速通過的時候會有明顯顛簸,讓人有暈眩感,高速通過又能聽到減震器到底的沖擊感,總的來說GLC的底盤調校缺乏高級感。
之所以說GLC是升高版的奔馳C級,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車廂設計基本直接照搬C級。目前新款奔馳都已經使用貫穿式的大觸控屏,科技感和豪華感都非常足,相比之下,采用上一代Command系統的GLC和C級多少都會顯得有些傳統。低配車型上面會采用鋼琴烤漆,標準的指紋收集器,高配車型上面的木紋飾板質感很好,但是只有300才有。
GLC的隔音效果做得不錯,前排座位的支撐感也偏向柔軟舒適,長軸版在加長軸距以后,后排的空間變得更大了,至少能達到同級的平均水平,標軸版則在平均水平以下。
奔馳GLC在質量方面的表現經不起時間的考驗,在2017年的時候,根據《消費者報告》的統計數據,第一年的GLC幾乎沒有什么毛病,但是到了2018年,兩年車齡的GLC故障率就大幅上升了,包括車內的電子設備、剎車系統等幾個部分,可靠性都只有中等偏下,因此《消費者報告》對于2018款的GLC也只給出了1分的可靠性預期(總分5分)。國內的GLC也出現了大批關于剎車系統的投訴,主要問題在于剎車異響,而且在修理后也不會有所改善。
所有的GLC都配置了電子穩定系統、轉彎輔助和前車碰撞預警系統,更高級的安全配置則包括并線輔助和自適應巡航。2018年,奔馳GLC參加正面中度重疊碰撞、正面小角度重疊碰撞,側面碰撞、頭枕和座椅測試,成績均為“優”,符合最高安全標準,獲得IIHS的TSP+獎項。而在歐洲和澳洲的NCAP中,奔馳GLC則包攬了5星級安全評價。
對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