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17條口碑
空間大(600)
動力夠用(436)
外觀大氣(344)
2025款 E 300 L 尊貴型
做工質感
空間



2025款 E 300 L 尊貴型
做工質感
空間



2024款 E 300 L 豪華型
做工質感
空間



1417條口碑
空間大(600)
動力夠用(436)
外觀大氣(344)
做工質感
空間
做工質感
空間
做工質感
空間
現款在售的奔馳E級分為兩種版本,進口E級為標軸版,分為四門四座轎車和雙門四座轎跑,規格參數與海外版本接近,而北京奔馳國產E級為長軸版,屬于中國特供,大體設計理念和海外版相近,但是在加長這部分有明顯區別,尤其是C柱的三角窗,和邁巴赫S400有異曲同工之妙,外觀穩重大氣。
動力總成部分選擇不多,進口版和國產版區別不大,有2.0T發動機和3.0T發動機,2.0T低功版車型尾標為200,高功率版本尾標為300,3.0T發動機尾標為320,統一搭配奔馳9G-Tronic 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。另外還有43、53、63三個AMG車型,此處不作討論。
動力調校方面,奔馳2.0T發動機輸出和寶馬525、530區別不大,只是奔馳在匹配上會更柔和,油門比例感比較差,只有踩到換擋才會有動力輸出,換擋以后再踩油門,反應就不明顯了,300還可以說動力足夠,200就只能算是勉強能用了。
奔馳這套9AT在不同車型上會有不同的表現,在S級上面非常平順,日常駕駛也感覺不到換擋動作,而到了E級上,由于發動機隔音做得不夠徹底,發動機聲音會傳到車廂內,換擋時很容易察覺到轉速的變化,再加上低檔位偶發的頓挫和多檔位換擋頻繁的特點,就導致了日常駕駛中時常有不平順的感受。
這一代奔馳E的海外版和國產版在白車身上有明顯區別,海外版使用鋁合金車身,國產版改用了鋼制車身,會導致車身重量有所增加,但是成本會降低,在碰撞后鈑金難度也比鋁合金低一些。車身用料是一個取舍問題,如果國產版使用鋁合金車身,售價會有所上升,但消費者對于車身用料遠沒有價格那么敏感,如果執著于鋁合金車身,可以考慮一下寶馬5系。
車身重了以后,奔馳E級的前懸掛在彎道和變線過程中會出現車頭下沉的現象,而E級轉向手感偏向舒適,方向盤和輪胎轉向之間有比較強的隔絕感,指向性不強,所以在彎中很難提供足夠的信心感。這一代奔馳E的減震機構在設計上有缺陷,前減震器和控制臂的連接件強度也不足,在受到較強外力時,有幾率出現減震器斷裂的情況,而這種設計缺陷一般廠家一般不會召回處理,請慎重考慮。
奔馳在內飾方面有獨特的競爭力,儀表臺和中控大屏幕貫穿一體,觀感很高級,由于采用懷擋設計,中控臺設計有很大的操作空間,整體性很強,布局也很合理。中控多媒體的Command系統在2019款改為了觸控式,操作沒有以前的旋鈕那么直接,也容易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。座椅材質方面采用打孔真皮和PU皮拼接,質感尚佳,包裹性良好。
后排空間充裕,考慮到有四驅車型,中央地臺隆起面積較大,加上中央扶手箱會向后排突出一部分面積,隱約營造了一種四座車的氛圍,不過后排寬度足夠,可以同時乘坐三名成年人。低配車型后排座椅不可調節,座椅角度再緩一些會更好,而320后排座椅角度可調,舒適性有明顯提升。
奔馳這一代E級主要的問題是減震器斷裂影響,而M274這款發動機在老款E級上存在凸輪軸調節故障的通病,而在新一代E級上又出現數起發動機缸體破損的案例,對其可靠性口碑造成較大負面影響。美國《消費者報告》也對2018款給出最差可靠性評分。
奔馳的安全性一直很好。在IIHS測評中,奔馳E級所有基礎項目(正面小角度重疊碰撞、正面中度重疊碰撞、側面碰撞、頂部撞擊、頭枕和座椅)的成績均為優,它的主動安全功能也是同級表現最優秀的,所以這一代奔馳E級一直是同類型車最高安全級別:TSP +。
對比